• 手机版

最富裕的朝代却始终喊穷,宋朝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才有这个状况

889人浏览   2024-02-14 22:10:35

一说起宋朝,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软弱可欺。不说对北方的强邻北宋时期的辽国、南宋时期的金国,时时以“岁币”的形式花钱买平安, 就连偏居一隅、物力民力都不算发达的西夏也收拾不了,反而让西夏屡屡犯边,饱受其扰,最终也还是以“岁币”买太平。

宋辽檀渊之盟产生了岁币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想了,这国与国之间的“花钱买太平”的行为,每年该花多少钱?国家的经济真承受得起吗?老百姓生活的该有多苦?

其实这些钱宋朝还真花的起,并且花起来更是毫不含糊。宋太祖赵匡胤曾豪情满怀的说:“北人若敢犯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人首,料其精兵不过十万,我用绢二百万匹,其人尽矣”你辽国真要敢过来侵犯我大宋的疆土,我就出钱买人头,按20匹绢买一个算的话,你们的10万精兵用200万匹绢就搞定了!看,是何等的豪气,有没有今人土豪的底蕴?并且人家不是土豪,是皇帝。其实他说的这200万匹绢的底气靠的是他力主创建的封桩库,库里的物资、资金来源是被灭掉的南朝各国的府库以及国家财政的盈余。设置封桩库最初的目的是想“俟满五百余万缗,尝向契丹赎燕荆”,准备攒够了500万缗(缗,一种计量单位,一千文铜钱串成一串为1缗)后,向辽国赎回被后晋皇帝石敬塘献给辽的燕云十六州,把这个战略要地买到手,以消除北方的威胁。不过最终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封桩库里的钱倒是用在了给辽、西夏、金的“岁币”上了。

宋首都汴梁,今开封

从这些情况看,宋朝在军事上软弱归软弱,但经济实力却是十分强大的。宋朝的时候江南经过晋末、唐末的人口由北向南的大迁徙,促进了江南的大开发,手工业蓬勃发展,再加上通过海运开展对外贸易,工商业税收已经超过农业税收,这是在中国古代其他以农业为主的朝代所不具备的新气象。比如南宋时叶水心《外稿·应诏条奏·财总论》:“祖宗(北宋诸帝)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财政收入北宋时比汉唐要多好几倍,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到了南宋时,国家虽然损失了一半的领土,但由于各类名目的向民间横征暴敛,国家的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了北宋最高时。不管此时国家经济是否如北宋时一样的健康以及财政收入来源如何,但国库还是有钱的。

由于国库充盈,“不差钱”,所以宋朝时期的统治者从宋太祖开始,在花钱上就大手大脚,不精打细算,以致于制定的很多政策影响到后代,最终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在后期甚至入不敷出。

一、岁币政策

正如开篇时所说的,宋太祖的“不差钱”想法,再加上确实也打不过人家,就与辽、西夏、金等国产生了“岁币”这种奇怪的东西。北宋、辽澶渊之盟结为了兄弟之国,宋兄辽弟,北宋每年给辽10万两银子,绢20万匹,从而保证了两国之间的120年的和平时期。对于西夏也是这样,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绮、茶共25.5万两。而对于宋向西夏的示弱又引起了辽的不满,北宋与辽重新议和,每年又增加了银、绢各10万。到了南宋和金时期,由于不跟西夏接壤了,这方面的岁币可以省略。但给南宋给金的同样也不少。刚和金国议和时,由于金国急于消化吸收宋之土地,所订的合约中确定宋每年给金国银、绢各25万两、匹。后来金国腾出手来,又来攻打南宋,对和约进行了修改,宋主称金主为叔父,银、绢各减省5万两、匹。不过在随后不久,宋又被迫和金国结为“伯侄“之国,银和绢则各自再增加10万两、匹。其羸弱、乞怜之态令人扼腕叹息。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养兵政策

由于唐朝藩镇割据在宋初时余威仍在,宋朝所辖之地内仍有数个藩镇存在,真到十几年后才陆续裁撤完毕。宋初时期除了防范北国的契丹强邻之外,仍须防范藩镇的势力。所以宋初并不像汉、唐初创时实现兵员大的复员,而是持续的增加兵力。宋太祖赵匡胤开国时的960年兵力是20万,到了8年后的开宝时已增加到37.8万,太宗赵光义的995年至道时为66.6万,英宗1064年至平时,兵力已达到116.2万人,不到100年的时间,兵力增加了好几倍。

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一旦招募为兵就终身为兵。而军队的待遇则采用的五代时的习惯,除了正常的军饷以外,还有各项额外的赏赐。比如皇家进行的郊祀时,是要赏赐执掌仪仗的士兵的,而需要赏赐的人数是15000人左右。赏赐的金、银、绢等折合钱在太宗时为500多万缗,真宗时为700万缗,到了英宗时达1300万缗。不只这些,在寒食、端午、冬至时还有特别的赏银。对守边关兵将每季都在正常的军饷之外再另给银、鞋。对苦寒之地、对岭南、四川、广西等地驻守人员以及驿站的驿卒都有应季衣服、钱、鞋等额外的福利。

三、福利政策

宋朝时确定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因此,除了保存极庞大的兵员之外,文官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待遇更加的优厚,优待文人成了基本国策。

宋朝科举考试的考生十分幸福,考中进士就能做官,不像唐时期考中进士后还得经过吏部的再考核才能当官。并且能录用的名额也比唐时多的多。还给予了文人隆重的恩荫制度,对有贡献的文官,准许他们推荐人员出来当官,可以荫子荫孙,荫大功,有的时候还能荫到异姓亲属、门客。造成了官员越来越多。

军队的士兵都有很好的待遇,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官员的待遇就更加的优越了。以宰相、枢密使之类的高官为例,他们有正俸每月300—400缗,有禄粟每月100—200石,还有职钱,有70—100个仆人穿的衣服,冬春服装绫、绢各20—30匹,冬棉100斤。此外还有茶酒、厨房调料、柴火木炭、马饲料等待。而外放到地方的官员还有公用钱20000贯左右,有职田40公顷以下,有茶汤钱,由于不能带家属赴任还可以给家里添给钱。

以上是在任的官员的薪水、福利。而对于退休的官员,朝廷给予祠禄,以示恩宠。

不止这些,还有平常随时的恩赏。比如去外地做官赏,官员病了赏,死了赏。就连皇帝驾崩时,还有给大臣的遗赐。可见在宋代时做“公务员“是何等的幸福。由于对官员的高薪和福利,再加上恩荫制度,做官的人员越来越多。

临安年市图

庞大的文官队伍、巨量的军队兵员,以及对两者优厚的福利待遇,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仁宗、英宗两朝的财政收入与太宗时候相比,数量增加了6倍,但在太宗时期还能够盈余大半,而这时候却不够了。到了南宋时期,为保证给金的岁币以及支撑庞大的文官、士兵的开支,在国家小了一半、中原富饶之地尽失的情况下,只能向民间伸手,征敛税收名目之多比起唐代时增加了十多倍。这种杀鸡取卵的作法更是使国家愈加贫弱,常年在金朝的威压下苟延残喘,最终倒在了蒙元军队的铁蹄之下。

综观整个两宋时期,虽然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社会也比唐时期更加的繁荣,但由于其重文轻武的策略,冗兵冗员问题的始终存在,再加上不顾自身条件给官员、士兵优越的福利待遇,使得财政压力在中后期越来越大,大伤了国家的元气,以至于在对抗外族侵略方面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既要经济强大,更要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