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触不可及原型人物现状, 真实故事改编,理解法国社会的非裔现实

498人浏览   2024-02-13 19:11:16

前言

电影《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为跳伞事故而导致高位截瘫。

妻子的死亡和自身的残疾让他的生活变得阴郁、单调,他渴望爱情却又极度敏感自卑。

在应聘私人护理的众多经验丰富、高学历候选人中,他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众多优秀人才中,选中了“没有同情心”的黑人小混混德瑞斯。

两个处处存在着对立的“矛盾体”开启了一段让人忍俊不禁而又让人为之动容的友情故事。

德瑞斯的自由、随性和菲利普的拘谨、阴郁似乎显得格格不入,然而,他乐观、真诚的生活态度,为阴郁的菲利普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鲜活的阳光。

菲利普的宽容、谦逊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德瑞斯,改变了他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人生轨迹。

电影中极端对立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特征、滑稽幽默的台词、波澜不惊的情节和循序渐进的情感,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这个所谓的真实故事,却经历了多次变形。

按照时间轴来说,最初是法国伯瑞香槟公司的副总裁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撰写的自传《第二次呼吸》。

2004这部自传被拍摄成名为《生死与共》的纪录片,之后又被改编成故事电影《触不可及》,并于2011年12月在法国与观众见面。

《触不可及》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也在平凡中流露出真情与温暖。

两个性格迥异,又来自于完全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物,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

在一场蝴蝶效应中偶遇,经过一系列冲突与磨合,从对立到和谐,最后走向圆满。

《触不可及》展现的则是现实社会中不同种族的组合,就是这样简单,甚至有些老套的剧情,却让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为之动容。

白人富翁和黑人护工,这两个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或许永远接触不到的人,用彼此之间的真诚和宽容,超越了法国日益凸显的的社会问题。

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冰冷的冬季和彷徨的法国总统大选前夕更显得弥足珍贵。

导演的风格

在高手云集的法国影坛,该影片的两位导演艾里克·托 勒达诺和奥利维·纳卡什并非是数一数二。

他们不仅是配合默契的搭档,也是多年的好友,前期二位导演主要创作短片喜剧,1995年托勒达诺和纳卡什终于有资金拍摄首部长片《我宁愿我们还是朋友》。

每两年这两位优秀的导演都会进行影片创作,如2017年拍摄的《无巧不成婚》、 2019年的《标准以外》等双人喜剧、群戏闹剧等。

而《触不可及》则是两位导演创作之路上的第四部长片,可以说是他们熟悉道路上的又一场表演。

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作品,因为当时法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和观众心态,再加上两位演员出色的表演。

在寒冷的的冬天和彷徨不安的总统竞选期间,不仅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平静, 同时也揭开了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完全超出了一部电影所能表达的一般价值。

受教育水平低下

由于非裔移民经济地位低下,收入微薄,大部分非裔子女只能在“聚居区”内就读。

这些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习条件较差,同时,非裔家庭因为父母工作繁重,自身对教育缺乏重视,因此非裔后代的受教育水平不高。

这就造成了本土出生的非裔移民子女的就业形势严峻,只能继续像父辈一样处于法国社会的底层,难以融入法国主流社会。

身份认同的危机

因为肤色上的显著区别,即使在法国出生并且成长的非裔后代,总是被社会歧视和区别对待。

正如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玛丽·恩迪亚耶在采访中所指出的:她为法国黑人在工作、住房和警察无端盘查方面遭到的歧视感到愤怒。

因此这些获得法国身份的移民,在“自己的国家”也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认为自己并没有被法国“本土人”同等对待,他们陷入了无法融入“自己国家”的尴尬境地。

非裔后代成为收入来源

为了鼓励本国公民生育,解决人口短缺的问题,法国政府实行了相关福利政策,对生育孩子较多的家庭给予相应的补贴,生得越多补贴越多。

因此非裔家庭的孩子数量开始变多,这种鼓励生育的福利政策,被收入微薄的非裔家庭当作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的一种手段。

而这些在法国出生的非裔后代,却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法国正常的政治、经济生活中。

他们出生后生活在“聚居区”,在这种区域内暴力事件频发,教育资源短缺,家庭教育缺失,这些对非裔后代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因为身上带有“特殊标签”而在求职和工作中被区别对待,因此他们对社会也产生了不满情绪,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社会对非裔的歧视

正如在前一部分所提,非裔移民进入法国社会后从事的是最底层的工作,因此他们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上也处于边缘化。

同时,伴随着法国经济形势日益衰退,非裔工作移民数量逐渐过剩,他们长期失业,便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彼此成全

电影一开始,两位主人公就是作为对立的“矛盾体”出场的:一个年长、一个年轻,一个残疾、一个健康。

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佣人,一个安静而寡言、一个活泼而唠叨,一个是修养极高的上层人士,一个行为相当粗野的混混。

两人在各方面都形成了最明显、直接的对立,而在看似对立的背后,却处处隐藏着和谐。

由于面试者过多,德瑞斯等待时间过长,便大吼大叫毫无顾忌冲进面试间,耻笑菲利普这位专业音乐家,对流行音乐一无所知,可以说他为了要签名,“摆烂”领失业金不择手段。

然而在诸多高学历、护理经验丰富的应聘者当中,菲利普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的混混。

身边人都不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情,缺乏同情心,我看重的就是这点。

其他的面试者总是会提到菲利浦的残疾,迫切的展现自己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怀,但德瑞斯在看到菲利普是残疾人之后,并没有对他有什么“特殊关照”。

还是对普通人一样和菲利普讲话,可以看出菲利普虽然身残,但是却非常不想别人对他报以同情和怜悯,他渴望的则是一种平等的对待,像普通人一样被对待。

德瑞斯看似没有同情心的表现,其实是对残疾人的一种善意与尊重。

因为残疾在德瑞斯看来,就像人脸上长了一个痣一样普通,没必要大惊小怪,小心翼翼,而这种没有同情心,却正是菲利浦所需要的。

默契的配合

影片一开始就是动人心魄、极为刺激的出场,德希斯带着菲利普在疯狂飙车,但因为超速被交警拦下。

而一向绅士的菲利普,竟然一改常态,选择默契的配合“发病”表演,立马就震慑了两个警察,后来便由警车开路,一路带着德希斯和菲利普前行。

戏弄交警,这对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混混德希斯来说,实在是太常见的事情,甚至连肾上腺素也不会增加分泌。

但对富豪菲利普来说,这真的算是个难得一遇的经历,对于上层社会的贵族来说,这样小小的举动,应该是不可思议了。

但是菲利普却一反常态,极其默契地配合德瑞斯,装出一副口吐白沫,摇头晃脑发病的样子,骗过了警察。

身份地位具有如此巨大差异的两人,在戏弄警察时,却如此的心有灵犀、配合默契,这难道不是一种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吗?

阶层的和谐

德瑞斯喜欢通俗流行歌曲,而菲利普喜欢古典音乐,这种差异不仅是两人音乐品味的不同,也是两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是当菲利普在德瑞斯为他准备的的生日宴上,听到这些他很少接触到通俗流行音乐时,却异开心,并且也带动了现场宾客的情绪,全场起舞。

阶层之间的分界线似乎在在这一刻消解。

从深层次来解析,菲利普和德瑞斯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是上层, 一个是底层,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立。

而当底层的音乐出现在上层社会时,表面看似格格不入,形成明显的阶层对立。

但是在这里,上层人士竟然没有排斥代表底层人士的音乐,而是非常享受,可以说社会的和谐在这里实现了。

内心的和谐

菲利普自卑怯懦,而德瑞斯却刚好相反,随性大方,由于身体瘫痪,菲利普深感自卑,怯于面对爱情。

而德瑞斯却主动去帮他追求爱情,“绑架”他与女笔友见面约会 , 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追求自己的幸福。

菲利普的爱情贯穿了整部影片,从六个月的只通电话而不见面的交流,到第一次见面的爽约,再到被德瑞斯“绑架”被迫与女笔友约会。

可以看出菲利普对爱情的渴望,但是内心极度的敏感和自卑又导致他怯于与对方见面。

而这一切德瑞斯都看在眼里,并懂得他内心的想法,所以在菲利普不知情的状况下,帮他实现了两人的见面。

表面上,两人面对爱情完全不同的态度形成了一种对立,而菲利普爱情的圆满正需要德瑞斯的这一推动,这难道不是两人内心的一种和谐吗?

结语

《触不可及》用英语可以译为The Intouchables, 这个单词是用复数来表示的,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影片名称中所蕴含的深意了。

明显是指像富翁菲利普和混混德瑞斯,这样两个一切皆为对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接触者。

而整部电影就是围绕菲利普与德瑞斯两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来进行叙事,这里强调的尤其是菲利普和德瑞斯两人所处阶层的对立。

而且在出身、教育、价值观、生活、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彼此之间横贯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两个看似“触不可及”、对立的人物却处处成全着彼此,不仅变成了可接触者,而且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

同时,这种和谐也是影片想要表达出对当时法国社会阶层之间和谐的一种美好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