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名为相交君臣,却亦敌亦友,浅论魏征与李世民背后的故事

628人浏览   2024-02-14 17:43:48

魏征是唐朝最为出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历史上以敢于直言进谏为名,在历史上,凡是能诞生出这种臣子,并敢于容纳这种臣子的朝代,都是难得的盛世,如明孝宗的弘治中兴和宋仁宗的仁宗盛治,而他们所在的朝代,都是盛产出无数的直谏之臣闻名。

然而魏征除了善于直谏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李建成的谋臣,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魏征曾经以太子洗马的身份帮助李建成做事,例如鉴于当时李建成在军队中的威望远低于李世民,提议李建成亲自带兵立战功,以及以太子身份将李世民调出长安,以削弱他在中央的势力,为自己日后登位减少风险。

如果当时的李建成真的听从魏征的建议,提前做好这两件事,说不定李世民早就败在李建成的手下,更不会有之后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由此可见,因为立场的关系,李世民与魏征,也曾经有过一段不见血的明争暗斗,也估计不到自己以后还会有成为君臣的可能。

作为是李世民的良臣,魏征除了敢于直谏以外,还做过不少的实事,例如建议李世民不要征集未成年男丁为士兵,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以及在处理西域问题上,为保障唐朝在西域在威信,反对唐太宗让出使使者到在出使途中到各国买马,而是由皇朝自身供应马匹,以免让西域各国看地唐朝,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魏征不仅敢于直谏,同时也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对事情看得十分通透,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信任他的原因。

然而生前这么友好的两个人,关系却在魏征死后发生了变化,唐太宗却将魏征墓碑砸毁,直到贞观十八年攻打高句丽失败后,才为魏征复立碑文。

对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李世民也算是一个明事理的君主,为什么会对生前如此敬重的人做这样的事情,难道是因为魏征过于耿直的性格,让李世民感到气愤,所以死后找到他的出气。

这理由不是不可能,因为李世民在魏征生前就说过要杀魏征的话,只不过比长孙皇后劝阻了,由此可见,李世民确实对魏征起过杀心,但除此之外,某些政治上分歧,也有可能是李世民做出砸碑文的导火线之一:

一、侯君集的叛变

魏征生前曾分别举荐过侯君集和杜正伦,说这两个人有当丞相的才华,然而这两个人最后都因为获罪,一者被罢免,另一者被处死,尤其是侯君集,后期因为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参与军事谋反,兵败被杀,此事引起了李世民对魏征的不满,因为侯君集都是魏征生前举荐,却偏偏参与到皇族内斗当中,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外臣参与皇家家事都尤为忌惮,对此李世民不得不怀疑魏征生前是否也早就投入到李承乾的阵营,并早就有心为李承乾的军事政变谋划过,要知道魏征当初就是这样帮助过李建成对付自己。

二、将谏议资料交给史官

李世民是一个明君,而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明君,而作为一个深信自己是明君的皇帝,最害怕就是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尤其是在史书上,最典型就属汉武帝,就因为司马迁为李广利辩护了几句,并提到汉武帝用人不当,就被对方拉出阉割,可见作为皇帝,对于自己的道德光环看得多重要。

然而魏征在世时候,却将自己对李世民的谏言资料交给了史官,所谓的谏言,说的好听就是给皇帝提建议,说得不好听就是指责皇帝的不是,魏征将这些资料全数交给史官,就等同将皇帝的不是记录在史书上,这可是比司马迁的作为更加容易伤害到一个皇帝的尊严。这也使得李世民对魏征开始产生了恨意。

也许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了魏征去世之后,被李世民反攻倒算,不仅砸了他的碑,还取消了他女儿与魏征儿子的联姻,这不由得想起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抄坟抄家的事情,两者的相似度可谓如出一辙。

对此,大致可以肯定,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着利益的勾心斗角。然而李世民的理智要比万历皇帝要好得多,在高句丽征战失败了之后,重新肯定了魏征生前的贡献,不仅为他复立碑文,还善待魏征的家族子嗣,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