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完本)大结局小说《陆明轩陈志刚吴国安》在线阅读 看世间万般小说全部章节目录

100人浏览   2025-09-22 11:35:09

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缠绵而阴郁。细雨如丝,连日不绝,将青石板路浸润得油光发亮,

也给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檐角滴答着水珠,

巷弄里弥漫着潮湿的苔藓气息,就连时间在这里也仿佛变得缓慢而黏稠。陆明轩站在廊下,

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幕,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作为省公安厅特派来的法医,

他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支援——一起普通的非正常死亡案件,

地方派出所请求上级派法医协助确定死因。然而当他踏入这座古镇,

感受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紧张氛围时,直觉告诉他,事情并不简单。“陆法医,久仰大名。

”一个穿着警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伸出手,“我是镇派出所的陈志刚,

这次麻烦您跑一趟了。”陆明轩回握对方的手,

注意到这位陈警官眼下的乌青和略显疲惫的神情。“具体情况如何?”他直入主题。

陈志刚叹了口气:“死者是本地一位老人,三天前被发现死在自家老宅里。

表面看是意外摔倒,后脑撞击硬物致死,但有些细节解释不通。”他顿了顿,

压低声音:“最重要的是,镇上开始流传一些...奇怪的传言。”“什么传言?

”陆明轩挑眉。“关于‘杵作’的。”陈志刚的声音几不可闻,“老人们说,

这是冤魂借杵作之口申诉冤情。”陆明轩皱了皱眉。作为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法医,

他对民间迷信传说向来不以为然。杵作——古代验尸官的旧称,

在这个偏远古镇似乎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着,成为民间想象中连接生死两界的媒介。

“带我去看看现场吧。”陆明轩没有接话,只是拎起了身边的法医勘察箱。陈志刚欲言又止,

最终点了点头:“好,车在外面等着。”案发现场是一座典型的江南老宅,白墙灰瓦,

木雕窗棂,尽管明显经过修葺,仍掩不住岁月留下的痕迹。宅子临河而建,

后院就有石阶直通河道,此时因连日雨水,河水已经漫上最低几级台阶。“死者名叫周文渊,

七十八岁,独居。”陈志刚一边引路一边介绍,“是本地有名的文化人,退休教师,

擅长书法和民俗研究。无子女,老伴五年前病逝了。”“发现者是谁?”“邻居张婶,

每天会来帮老人做顿饭打扫卫生。那天早上她来的时候,发现周老倒在书房地上,

已经没了呼吸。”陆明轩戴好手套鞋套,踏入书房。现场保护得很好,

地上用粉笔标出了尸**置和姿态。他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书房整洁雅致,四壁书柜林立,

临窗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上面整齐摆放着文房四宝。地上有一摊已干涸的血迹,颜色暗沉。

“尸体已经移走了?”陆明轩问。“暂时安置在镇卫生院的停尸间,等您来检验。

”陈志刚回答,“我们拍了现场照片。”陆明轩点头,开始仔细勘查。书房没有打斗痕迹,

物品摆放有序。书桌上摊着一本古籍,旁边是笔记和稿纸,似乎老人生前正在工作。

他走近书桌,注意到笔墨纸砚摆放得异常整齐,就连毛笔也洗净挂好在笔架上,

不像突然发生意外的状态。“老人平时有晚上工作的习惯吗?”陆明轩问。“据张婶说,

周老通常晚上九点休息,早晨五点起床工作。”陈志刚回答,“发现尸体是在早上七点左右。

”陆明轩蹲下身子,观察血迹形态。血迹主要集中在头部位置,喷溅痕迹符合撞击伤特征,

但血量似乎略少。他移动视线,忽然注意到书桌腿内侧有一小点暗色痕迹,

不仔细看极易忽略。“紫外线灯。”他伸手,陈志刚连忙从勘察箱中取出递给他。

在紫外线照射下,那点痕迹呈现出荧光反应——是血迹,但被人擦拭过。

陆明轩仔细搜索周围,又在另一条桌腿内侧发现了类似痕迹。“现场有人清理过?

”陆明轩抬头问。陈志刚一愣:“不应该啊,张婶说发现后就没动过任何东西。

我们接到报警赶来后也一直保护现场。”陆明轩不语,继续勘查。他起身检查书桌,

发现桌面靠近边缘处有一道细微的划痕,新鲜且深,不像日常使用造成的磨损。接着,

他在桌脚下发现了一小片异物,用镊子小心取起放入证物袋——看起来是某种漆料碎片,

暗红色,与书桌颜色不符。“陈警官,你刚才说的传言,具体是什么?”陆明轩突然问。

陈志刚似乎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愣了一下才回答:“镇上几个老人说,周老头七那晚,

听到了杵声。”“杵声?”“就是一种木杵敲击的声音。”陈志刚解释,

“本地老话里说‘杵声一响,冤情难藏’,意思是杵作在验尸申冤。据说听到杵声的人家,

必有冤情待雪。”陆明轩不置可否:“您相信这种说法吗?”陈志刚苦笑:“我是警察,

只相信证据。但这种传言弄得人心惶惶,破案压力很大啊。”勘查完现场,

陆明轩要求去停尸间验尸。镇卫生院的条件有限,

好在有一个简单的停尸间可以进行初步检验。周文渊的尸体躺在不锈钢停尸台上,

苍白而瘦削。陆明轩戴上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他的工作。“头部创伤是致命伤,

”陆明轩仔细检查伤口,“符合撞击硬物造成的颅骨骨折。但伤口形态有些奇怪。

”“怎么奇怪?”陈志刚问。“通常摔倒撞击,伤口周围会有擦挫伤,

但这里伤口很‘干净’,边缘整齐。”陆明轩指着伤口说,“更像是被某种器械击打所致。

”他继续检查,发现老人手臂上有几处淡淡的淤青,形状不规则,颜色很浅,

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这些是旧伤吗?”陈志刚问。“不,是新形成的,

就在死前几小时内。”陆明轩皱眉,“而且形态特殊,不像是摔倒时造成的。

”最令人疑惑的是在老人指甲缝中发现的微量物质——不是皮肤组织,

而是一种奇怪的混合物:石蜡、颜料和某种金属碎屑。完成初步验尸,陆明轩走出停尸间,

深吸一口气。雨还在下,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他拿出手机,发现在这偏僻古镇信号微弱,

几乎无法与外界联系。“陆法医,辛苦了。”陈志刚递来一杯热茶,“有什么发现吗?

”“死亡时间大约在发现前8-10小时,也就是前一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

”陆明轩接过茶杯,“致命伤是头部创伤,但我怀疑不是简单摔倒造成的。

”陈志刚神色凝重:“您意思是...”“很可能是一起谋杀案,伪装成意外现场。

”陆明轩直截了当,“那些传言虽然不可信,但或许反映了某些人知道内情。

”回到派出所临时安排的住处,陆明轩整理着当天收集的证物和照片。窗外雨声淅沥,

古镇的夜晚格外宁静,反而让人心神不宁。

他想起白天勘查时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周家书桌上那本摊开的古籍,

是一本关于本地民俗传说的著作,其中一页正好讲到“杵作”的传说。是巧合吗?

陆明轩不敢确定。夜深人静时,他忽然被一种声音惊醒——笃、笃、笃,

像是木棍敲击石头的声响,有节奏地从远处传来。陆明轩起身走到窗前,仔细倾听。

声音似乎来自河的方向,时断时续,在雨声中几不可闻。难道是...杵声?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自嘲地笑了。自己是受过科学训练的法医,怎么能被民间传说影响?

然而声音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清晰。陆明轩披上外套,拿起手电筒,决定出去看个究竟。

雨小了些,变成蒙蒙细雨。古镇巷弄蜿蜒如迷宫,青石板路在夜色中泛着微光。

陆明轩循声而行,穿过几条小巷,声音似乎越来越近,却忽然戛然而止。

他站在原地仔细倾听,只有雨滴从屋檐落下的声音。就在他准备放弃时,

眼角余光瞥见一个身影在巷口一闪而过。“谁在那里?”陆明轩喝道,快步追去。拐过巷角,

空无一人。只有一只黑猫从墙头跃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中。

手电光照在湿漉漉的石墙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陆明轩忽然注意到墙根处有什么东西在反光——是一个小小的金属物件,半埋在泥泞中。

他小心拾起,擦去污泥,发现那是一枚精致的铜质印章,只有指甲盖大小,

上面刻着奇怪的图案:一柄木杵与一卷书册交错,周围是云纹环绕。

这图案他似乎在哪里见过。陆明轩沉思片刻,猛然想起——在周文渊的书房里,

书桌一角就有这个图案的刻印!回到住处,陆明轩仔细研究这枚印章。在强光下,

他发现印章侧面刻着几个极小的字:“杵声达天,冤情昭雪”。

这显然与当地的杵作传说有关。为什么周文渊会有这样的印章?又为什么会掉落在巷子里?

是那个神秘人遗落的吗?第二天一早,陆明轩找到陈志刚,出示了这枚印章。

“这是...”陈志刚仔细端详后脸色微变,“这是‘杵作令’,民间传说中杵作的信物。

您从哪里得到的?”陆明轩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关于杵作,本地还有什么传说?

”陈志刚沉吟片刻:“老辈人说,古时候杵作不仅是验尸官,还是冤情的申雪者。

如果一个人含冤而死,杵作能通过验尸听到亡者的‘证词’,用杵声传达给活着的人。

所以有‘杵声达天,冤情昭雪’的说法。”他顿了顿,“但这只是民间传说,没人当真。

”“周文渊研究民俗,他可能收集了这类物品。”陆明轩说,

“但这枚印章是昨晚我在巷子里捡到的,可能有人去过现场附近。

”陈志刚神色严肃起来:“我会派人调查周边监控。虽然古镇很多地方没有覆盖,

但主要路口应该有记录。”陆明轩要求再次勘查周家老宅,这次他更加仔细。在书房里,

他注意到书架上大多是文史类书籍,但有一格专门收藏本地民俗传说。

其中几本书籍有明显经常翻阅的痕迹。在一本《江南民间信仰考》中,

陆明轩发现了一章专门讲述“杵作文化”,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杵作的历史演变,

还提到杵作在民间被视为“阴阳两界的沟通者”,能够“听亡者之言,雪生者之冤”。

更令人注意的是,书中一页被折角,上面有一段关于“杵声寻冤”的描述:“含冤而死者,

其冤气凝结不散,杵作以特制木杵击地,可根据回声定位冤情所在...”陆明轩沉思着。

周文渊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是纯学术兴趣,还是另有原因?此时,

陈志刚匆匆进来:“陆法医,有发现。我们在周边一个监控中发现了可疑人影,

(完本)大结局小说《陆明轩陈志刚吴国安》在线阅读 看世间万般小说全部章节目录 试读结束